6、吃透精神,做到“难点”不难。这次市、乡两级同步换届选举,是新时期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又一次考验。由于换届选举具有同时分别提名、同时分别选举的特点,因此,我们注重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把握好工作重点和难点。一是确定好选举日。考虑到这次换届选举涉及到党代会的召开,市、乡党委换届,人事变动较大,要保证市乡两级同时分别提名,时间紧,应一环套一环。我们在向市委常委汇报时,建议在确定选举日时,考虑县、乡两级干部到位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最终我们将选举日拟订为11月28日。2007年元月中下旬召开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二是划分好选区。主要是要综合考虑便于组织市乡两级同步选举,在这方面,我们有过一次组织市乡两级同步选举的经验。相对来说,城镇选区的划分要困难些,主要涉及到一些破产和改制企业的选民登记和投票。由于街道社区建设不是很完善,街道办事处难以起到统领作用,容易出现衔接上的脱钩,出现“错登”或“漏登”现象。我市上届选举时,就出现过个别改制单位的个别职工漏登后,专门打电话到选举办,要讨回选举权利的事。这另一方面也说明,选民的公民意识、选举意识和法制观念在逐步增强。三是登记好选民。目前,按我市选举日程安排,这方面的工作我市还没有展开。我们认为难度较大的是外出流动人口的选票登记难。在本市打工的可以短时间内回原籍参选,在较远的外地则只能采取电话联系,委托投票方式了。按照《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要求,一个选民只能接受三张委托选票,如有超过,视为违法。因此,要保证回原籍参加选举的选民和在乡的选民占整个参选选民的三分之一,否则就不能举行选举;四是解决好选举经费。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法律和有关规定对选举经费没有明确意见,上级的精神是市乡两级财政解决。可现在我市实行的财政体制是乡财市管,对乡镇财政核定的公务经费中没有列支选举经费。而据我们从节约公共成本的角度测算,一次有组织的选举公共开支不少于人平3元。前些年,换届选举时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了召集选民投票,采取来一人发5至10元钱的方式。条件差的村则分得一袋洗衣粉或二个馒头。现在,发洗衣粉、馒头的办法恐怕不灵了,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选民的召集难度较大。为了拿出一个合理的选举经费金额,我们先后向远安、石首、公安、松滋等县市咨询,各地的经费标准不一,我们要求市人大最好能够拿出一个明确的经费标准,便于基层人大操作执行。
市、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既紧迫又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为保证选举依法有序进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乡镇选举工作与城镇社区选举工作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两者在选区的划分和代表数的分配上有所区别,乡镇选举要注意大选区套小选区的关系,要注重发挥镇村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市直地业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两者的共同点,即外出打工的选民都较多,选